“文化能否成为抵抗暴政的力量”配资门户网址,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。
无论在哪个国家,知识分子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道义上的责任,去纠正那些偏离正道的行为。如果遇到暴政,我们理应竭尽全力去改变,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抗议和对抗的方式来进行。劝诫、建议、引导等也是有效的方式。至于具体效果如何,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智慧和方式。
暴政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政治领域,社会和观念层面也能体现。例如,固守陈旧的性别观念,这对男性和女性都形成了不合理的束缚,这种现象也可以视为一种“暴政”。
那么,面对强大且压迫的力量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革命确实是一种选择,但它并非最理想的方式。因为革命通常会带来大量破坏,一旦某种事物被毁坏,想要恢复它是极其困难的。与其推翻破坏,倒不如修补它,让它恢复正常运作,这样的做法更为理智。
展开剩余81%我一生的工作,便是希望能够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。别人遗忘的,我提醒;别人没做好的,我补充。我从不居功自傲,也没有凭借任何特殊身份行事,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,毕竟,我并不在朝堂之上,也不处于权力的核心。
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了我非常敬佩的宋代文人范仲淹。他的经历在宋代非常独特,不仅在朝廷担任过重要职务,也曾外放到地方担任要职,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。
宋朝的党争激烈,尤其是北宋时期,新政与旧政不断交替。宋朝最严重的问题之一,就是未能有效培养出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官员队伍,导致许多事务难以高效执行。
范仲淹看到了这一点,并提出了庆历改革的核心理念——“按需选用人才”。也就是说,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名声或者背景,而要根据实际工作内容,选用相应领域的专家。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无所不通,否则最终什么都做不好。在宋朝激烈的党争环境下,他这一建议非常独到,至今我还常常想起。
后来,范仲淹被任命为环庆路的防务总指挥,负责西夏的防务工作。作为一名文人,他带领着许多优秀的将领,却能够巧妙地调度,协调得当。尤其在他与韩琦的共同努力下,西边的事务得到了妥善处理。
提到范仲淹,就不能不提到《岳阳楼记》。大家对这篇文章应该都不陌生。滕子京,原是朝廷中的重要顾问,后来被调往湖南担任地方官,期间他修建了岳阳楼,而范仲淹则为其写下了这篇传世之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范仲淹当时并未亲自到岳阳,而是凭借想象创作了这篇文章。文章中描绘了岳阳楼旁洞庭湖的不同景色——阴天时,湖面寂寥,令人感到忧虑;晴天时,湖光山色,心情豁然开朗。这些描写栩栩如生,仿佛让人置身其中。即使今天,站在岳阳楼上,眼前的景色也与范仲淹的描写相似,尽管如今的岳阳楼已不完全是当年的模样。
最终,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,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作为一个读书人,在朝廷做官要为君主担忧,为百姓着想。他提出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——在天下人未能享乐之前,我们要先承担起忧虑;等到整个国家都安定,百姓都幸福时,才去享受自己的安乐。这不仅是对滕子京的劝诫,更是范仲淹自己的人生理念,无论身处朝廷还是在地方,都应该一心一意为国家、为百姓着想。
通过范仲淹的事例,我想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今天,我们虽然没有那种君臣关系,但公众的认知就如同我们的“君主”一样。如果民众的认知存在偏差,我们有责任去纠正;如果舆论中有不实之处,我们也应当及时指出。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,一项政策并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,我们有责任解释清楚,说明它对大多数人是有益的。这种责任,并不一定要通过上谏书或撰写社论来承担,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谈话、讨论、甚至课堂上的讲解,来进行交流与辩论,这是一项我们无法逃避的责任。
在这方面,范仲淹的思想给了我极大的启发。我对他深感敬意。与他相比,苏东坡在这一点上略显不足。苏东坡在朝廷上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力,但他与王安石发生了直接的冲突,导致两位才子分道扬镳,实在令人惋惜。如果他们能携手合作,必定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。可惜的是,两位都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,导致一些政策没能顺利执行。
尽管如此,苏东坡仍然做出了不少令人称赞的贡献。例如,在徐州治理水患,在湖州疏通河道,在杭州修建水利设施,在环庆训练民兵。这些成绩都是值得肯定的。不过,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他在整体的格局与认知上,还是稍逊范仲淹。
范仲淹在西部边疆成功稳定了西夏,并且他的政策得以延续,稳定了长期的和平。他的远见卓识,令人敬佩。而苏东坡则因政治失误被贬至广东、海南,命运坎坷,令人感到遗憾。尽管他才智非凡配资门户网址,但在认知层面与格局上,还是有所差距。然而,这些历史事例对我们今天的思考和行动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